憶往昔崢嶸歲月 看今朝滄桑巨變
泉州市第七中學史話
泉州第七中學,始建于1931年。學校現有72個教學班,學生4018人,教職員269名,其中黨員 126名。特級、高級教師63名,一級教師96名,教師學歷達標率達100%?,F任校級領導研究生學歷達100%,初中教師本科率達85%,專任教師平均年齡31歲。校園建筑面積26000平方米,為實現邁向全國示范高中的目標,1997年新建占地面積42畝的泉州七中分校,使學校占地總面積達100畝。
高中部
泉州七中創建于1931年5月,擇天后宮為校址,原名私立晦鳴中學。取《詩經》“風雨如晦,雞鳴不已”之意,以激勵學子勤奮讀書,于右任題寫校名,豐子愷設計校標。1948年增設高中部,1956年改私立為公辦,易名泉州第七中學,并東擴至現址?,F為福建省首批12所示范性高中之一,省一級達標中學,省文明學校。
建校初年,社會有識之士蔡鼎常、蔡光華、陳佩玉、王岫松等組成的校董會,雖辦學條件簡陋,教員清苦,但經首任校長臺灣學教授、世界著名農業科學家湯文通先生,第二任校長華僑大學教授陳允敦先生和第三任校長王岫松先生諸位名賢艱苦努力,事業不斷發展。經受抗日救亡和解放戰爭的洗禮,經歷十年浩劫和撥亂反正的風雨,迎來改革開放的春天, 迄今八十年,人才輩出,桃李滿天下。
由于歷史原因,泉州七中原是一所生源起點低、辦學條件簡陋的一般中學。改革開放以來,在市、區兩級黨委政府的直接領導下,傅火儒、林培華、盧清山等歷任校長帶領“一班人”團結全體師生員工,深化改革,艱苦創業,拼搏進取,七中師生發揚不甘落后、團結拼搏的苦干精神,深化內部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硬是在“一般”中學辦學條件下,創造出“不一般”的成績和特色:學校1985年學校榮獲“省級文明單位”、“省教育先進單位”稱號,1987年省教委贊譽“一般中學不一般”。1990年12月經省教委驗收為全省第一所“三級達標中學”,躋身省重點中學行列,1993年5月又晉升為“二級達標中學”;1995年7月全省第九所被省教委確認為“一級達標中學”,按常規要用九年的時間,泉州七中只用五年就上了三個大臺階,這在全省是首例;1996年開始按國家示范高中標準建設, 2001在全省普通中學中首家通過ISO9002教育質量體系認證;2003年全省首家通過國家示范性高中省級驗收;2004被省教育廳授予首批“省素質教育先進校”稱號;2005年通過“第九屆省級文明學?!彬炇眨瑥亩蔀?984年至2005年泉州市區唯一一所連續九屆榮膺該項稱號的學校;2006年被國家教育部確認為“漢語國際推廣基地學?!?;2006年被列為福建省省級高中課改樣該校;2007年成為全國第六所、全省唯一一所“清華大學實驗基地校”,2008年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模范職工之家”稱號,至今榮獲集體榮譽稱號國家級14項,省級68項。闖出了一條辦好一般中學、辦好重點中學的成功之路,為福建普教史增添了光輝的一頁。
教學所需的理、化、生儀器,體、音、美器材,電教聽音設備等均按國家雙I類標準配齊。新建的體育館、春暉圖書樓(林樹哲先生捐建)、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天文臺、擁有42間多媒體教室的教學大樓(泉州校友樓)、(香港校友樓)和科學實驗樓(菲律賓校友樓)、學生宿舍樓及環形塑膠跑道構成了和諧壯觀的校園新貌,使教學設施更臻完善。一流的師資、一流的設備促泉州七中教育教學成績年年大幅度上升。
學校還先后建成二個各占地十畝的社會實踐基地。一個用作勞技教育、勤工儉學基地的校辦廠——泉州無線電七廠,1993年由國家教委確定為全國教學儀器首批定點廠;一個用作開展生產勞動實踐學習農林知識的學農基地。
黨政領導的關懷,社會各界的厚愛,海內外校友的深情,熱情的關注、衷心的祝福、慷慨的資助聚成七中崛起、騰飛的巨大動力。全校師生員工將不負眾望,繼續奮進,以創建國家級示范高中為新的起點,為開創新世紀泉州七中更加輝煌的業績而努力奮斗。
發展史
1931年5月創建泉州七中,原名私立晦鳴中學,取《詩經》“風雨如晦,雞鳴不已”之意。
1948年增設高中部。
1956年改私立為公辦。
1985年榮獲“省級文明單位”、“省教育先進單位”稱號。
1987年省教委贊譽“一般中學不一般”。
1990年12月經省教委驗收為全省第一所三級達標中學,躋身省重點中學行列。
1993年5月晉升為二級達標中學。
1995年7月全省第九所被省教委確認為一級達標中學。
2003年9月被授予“示范性普通高中”稱號。
2006年7月曾春明同學榮獲省高考文科狀元。
2007年成為清華大學全國六所基地校之一(福建唯一),同年,成為國家漢辦漢語國際推廣基地校。
2008年4月七中工會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模范職工之家”稱號。同年獲全國中學生學科奧賽一等獎27人,并列全省第一!
2009年6月高考取得優異成績,謝萍同學以總分664分獲得泉州市文科原始分狀元!洪燕輝同學以699分獲得泉州市理科投檔分(全國中學生信息學奧賽福建賽區一等獎加20分)狀元!莊婉同學以150分滿分獲得省文科數學單科第一名!同年8月榮膺1984年至今連續十屆省級文明學校稱號。
2010年7月高考取得優異成績,黃燦云同學以總分686分奪得2010年福建省高考理科原始分狀元??祫︾瑢W以633分奪得泉州市區文科原始分狀元。2010年10月泉州七中金山校區舉行掛牌儀式,停辦10年的初中部正式復辦,學校發展邁入新階段。 2010年獲全國中學生學科奧賽一等獎28人,獲獎總數居全省第一!
教學成績
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泉州七中一手抓師資隊伍建設,一手抓新課程實驗和辦學特色,著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出一大批既有個性又品學兼優的學生,學校教學成績逐年大幅度攀升。
從1995年被確認為省一級達標中學以來,泉州七中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育,教育教學各項指標高居全省前列,辦學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從普通中學到省重點中學,五年間泉州七中辦學邁上三個大臺階,從三級達標到一級達標。同時,辦學水平年年有新突破,教育教學成效引人注目。2005年至今,泉州七中學生奪得2006年高考省文科狀元、2010年高考省理科狀元、2009年高考市文理科狀元,先后有53名學生考入清華、北大。泉州七中被教育部確認為“漢語國際推廣基地學校”,成為全國第六所、全省唯一一所的“清華大學實驗基地?!?。
高考
2005-2009年有44位學生考入清華、北大、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
奪得2006年高考文科省狀元,
2009年高考市文科狀元、理科投檔分狀元;兩次數學省單科狀元。
600分以上高分人數達754人(不含保送生),連續五年位居市區前列。
2010年黃燦云同學以總分686分的優異成績奪得省理科原始分狀元,同時,以作文滿分、總分140分的高分奪得語文單科省狀元!
康劍琦同學以633分奪得市區文科原始分狀元!吳琪雯同學榮獲美術綜合分全省第一名!
600分以上高分人數達114人(不含11位保送生)!
本一上線402人,上線率49.38%!本二上線659人,上線率80.95%,本三上線率94.96%!
各項競賽
在學科奧賽和科技創新方面突飛猛進,
2007年20位同學獲一等獎,居全省第三;
2008年27位同學獲一等獎,并列全省第一;
2009年17位同學獲一等獎,居全市第一、全省第四。
2010年生物學科奧賽獲得7個省一等獎,占全省23個一等獎的近1/3,劉婷婷同學榮獲第19屆全國中學生生物競賽金牌,被北大現場錄取!陳哲勇、陳煒棟同學分別榮獲第27屆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賽銀牌和銅牌,被復旦大學現場錄取!科技創新近4年獲得獎牌126枚,其中包括二枚國際金牌,一枚國際銅牌,填補了中國學生在這項賽事上的空白。
體育藝術
先后榮獲全國中學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優秀學校、國家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省體育傳統項目優秀學校、省學校體育衛生工作先進單位等多項集體榮譽稱號;校男籃獲省傳統?;@球賽第一名并第九次獲得市中學生籃球錦標賽冠軍;校田徑隊獲得市區中學生田徑運動會團體總分十一連冠,每年向高校輸送大量體音美人才。
理念
致力于創建校園文化,總結提升辦學理念、塑造七中精神,創造和諧校園,形成
鮮明的辦學特色,以校園的整體文化帶動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我校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堅持“德育為先,智育為重,體育為本,五育全發展”的育人目標,形成“尊師愛生、嚴教勤學”的教風學風。在創建示范高中的過程中,提出了“與時俱進,創新發展,以人為本,全面育人”的新理念,堅持以人為本,提出“辦人民滿意的學校”,“對每一位學生負責”,“讓每一個家庭充滿陽光”,培育“身心健康的現代中國人”?!吧硇慕】怠本褪且薪】档捏w魄、健康的心理和品德;“現代”就是要有適應現代社會生存競爭的知識能力和素質,掌握較高的現代信息技術和具備較好的英語水平,具有合作、溝通、創業等能力和品質;“中國人”就是要求要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有一定的文化修養。進一步總結和提倡“七中精神”:即“團結協作、敬業奉獻、拼搏進取、開拓創新”,使之成為師生人生創業共同的精神財富;對教職工提出:“創一流業績,建美好家園”的目標愿景,闡明職業與事業,事業與人生、事業與家庭的相互促進關系。樹立競爭意識、創新意識,品牌意識,使學校、老師、學生都爭創品牌,學校由此產生源源不竭的動力,追求步步攀升的目標,真正做到止于至善,真正打造魅力學校、魅力校長、魅力教師、魅力學生。
管理
2001年泉州七中通過ISO9002質量體系認證,通過規范教育教學的各個過程,對教育質量進行監控,提升教師的質量意識。
2002年泉州七中與加拿大五湖學院聯合辦學,成立國際交流部,招收“中加班”學生,開創福建省中學與國外聯合辦學的先例。
05、06兩屆畢業生全部直接被英語國家著名大學錄取留學。通過國際交流合作,泉州七中的英語師資得到培訓提高,學校英語角活動效果顯著。學校每年12月還有專門的英語文化節、圣誕晚會、英語演講比賽、英語歌唱比賽、英語書法比賽。學校在市以上的英語演講比賽中多次獲得一等獎。
06年教育部啟動“漢語國際交流基地校”項目,泉州七中成為福建省6所基地校之一,將選派英語、語文老師到海外教學,同時接納更多的國外學校、師生的交流、留學活動。為其建設成為:“福建著名、全國知名、世界聞名”學校邁進了一步。
設施
泉州七中作為省首批12所示范性高中,注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在全省率先建立電腦機器人工作室、生物研究室,學生在學科奧賽中共奪得省一等獎以上113人次,在科技創新和電腦機器人競賽中,共奪得省級以上獎牌154枚,曾兩度奪得世界電腦機器人競賽金牌。
泉州七中現代教育技術裝備高起點、高標準,并適度超前,所有教室均配有多媒體操作平臺和全套音響設備。先進的校園網覆蓋整個校園?,F代教育技術中心擁有計算機網管中心、交互式校園網、學生電視臺、圖書資料計算機管理中心、學生電子閱覽室和教師電子備課室,并自主建設了豐富的資源庫,全面服務教學需要。全校實現管理計算機化,教育教學實驗設備設施居全省領先水平,是泉州市第一所開通“百校通光纖工程”的學校。充分滿足學生學習和上網獲取資料的需要。
獎學金
泉州七中的長足發展,極大鼓舞了廣大海內外校友,他們紛紛慷慨解囊,鼎力支持母校。
香港太平紳士李群華、南益集團副董事長兼總經理林樹哲、菲華公會常務理事長戴國興、金鹿集團董事長張華安、匹克集團董事長許景南、金山石材董事長梁志鵬等海內外校友紛紛響應,共設立12個獎教獎學助學基金會,為母校的再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物質基礎。75周年校慶之際,泉州七中發動海內外校友及社會各屆人士成立“泉州七中助學獎學基金”,對品學兼優者予以免費入學并提供一定的生活費補助,以實現“構建和諧社會,從七中校園做起”,“不讓任何一位七中學子因貧困而輟學”。
充分利用逐漸形成的品牌效應,發展與國內重點中學、重點高校和外國教育的交流合作,逐步樹立泉州七中及教師在國家、省市的學術地位;提出“No student left behind”(不落下一位學生),保證其教育促進人人成才;堅持素質教育,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體、文化活動,保證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地發展。
學校主動與國際教育相融合,選派教師到德國、日本、加拿大、英國開展教學交流和接受培訓,與美國、加拿大、韓國、日本、德國、土耳其等多個國家學校開展交流活動,與加拿大五湖學院聯合辦學,成立國際交流部,開創福建省中學與國外聯合辦學的先例;與紐約STAR大學先修高中、托特維爾高中締結為“姐妹學?!保岣邔W校的國際教育水平。繼2010年復辦初中部之后,2011年泉州七中江南新校區又動工建設,學校正向規?;l展,努力實現“全省著名、全國聞名、世界知名”的跨越式發展辦學目標。
初中部
2010年秋泉州四中(原泉州八中校園,金山社區南區,是市教育局直屬學校,距離泉州七中僅有500米左右。)成為該校初中部。
校園置換
為進一步統籌和優化市區初中教育資源配置,市政府第62次市長辦公會議研究決定,泉州八中與泉州四中校園整體置換。置換后,泉州八中與培元中學合并,原泉州八中教職員工并入培元中學;泉州四中與泉州七中合并,作為泉州七中初中,原泉州四中教職員工并入泉州七中。
據悉,泉州八中、泉州四中置換合并工作分為教育教學管理過渡銜接、教職工調配、資產置換整合三個部分。自2010年秋季起,由培元中學和泉州七中分別負責原泉州八中與原泉州四中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原來兩個學校教職員工分別由培元中學和泉州七中統籌安排工作。
分三個階段實施置換合并
市政府對泉州八中、泉州四中置換合并工作高度重視,成立了置換合并工作領導組,下設資產置換工作小組和教學管理工作小組,在確保不影響兩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的前提下,推動置換合并工作平穩有序進行。
泉州八中、泉州四中置換合并工作分三個階段進行,2010年秋季開學前結束。第一階段為宣傳貫徹階段,至4月底。市教育局和鯉城區教育局分別在泉州八中和泉州四中召開教師大會,提出置換合并總體要求,向社會廣為宣傳兩校置換合并的目的意義,取得社會的理解和支持。培元中學、泉州七中分別與泉州八中、泉州四中進行合并前教育教學銜接的準備工作,摸清師資設備方面情況,為下一階段教育教學工作銜接打好基礎。
第二階段為工作交接階段,從5月初至學期結束。培元中學和泉州七中將進一步細化教學過渡銜接辦法、下學期工作安排方案、工作交接時間表,組織教研組、備課組、年段、班級交接工作,組織教師到相應班級聽課和聽取學生情況介紹,切實做好教育教學管理過渡銜接工作。
第三階段為組織實施階段,學期末至暑假期間。春季期末考試結束后,培元中學和泉州七中分別到對應中學召開家長大會,介紹學校辦學情況,征求辦學和提高教育質量意見,通過夏令營等方式,讓學生實地了解學校辦學成效,增強學生對新學校新教師的了解和信賴。暑假期間,分別召開教學管理、德育工作、校本教研等會議,積極謀劃新學期計劃。
泉州市教育局局長鄭文偉介紹,泉州八中位于市區金山社區南區,是市教育局直屬學校,距離泉州七中僅有500米左右。泉州四中位于市區新華北路,是鯉城區教育局所屬學校,與培元中學隔街相望。泉州八中、泉州四中創辦以來教學質量不斷提升,但由于學校辦學時間較短,以及地理位置、辦學條件等原因,家長對學校認可度仍不高,部分派位到泉州八中和泉州四中的學生要求改派到其他學校就讀。與兩校相鄰的培元中學、泉州七中都要求擴大辦學規模,但受到用地制約。
四校分別合并,將實現推動學校發展、惠及學生的雙贏效應。鄭文偉表示,培元中學作為省一級達標高中、泉州七中作為省一級達標高中和省示范高中,教育教學質量優秀。泉州八中合并為培元中學初中、泉州四中合并為泉州七中初中后,成為名校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教育教學質量提升,讓學校所在地的學生就近享受優質教育資源。同時,兩校置換合并,能縮小市區初中學校辦學差距,促進市區初中教育資源均衡分布,滿足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將可大大緩解多年來市區初中招生電腦派位后要求改派到其他學校的矛盾。
按照義務教育就近入學的原則,2010秋季,泉州八中、泉州四中升級到初二、初三年段的學生,分別在原校區上課。自2010年秋季起,以培元中學和泉州七中名義招收初中一年新生(招生計劃和招生辦法,按當年市區初中招生的有關文件規定執行),招收的初中新生在置換后的校區內上課。
復辦
復辦初中部
初中部師資將由七中部分高中優秀教師、現代中學原七中優秀公辦教師與原四中教師進行優化組合。
在2001年創建示范性高中校過程中,泉州七中實行高中、初中分離,初中已停辦10年。泉州七中校長盧青山介紹,置換后復辦的初中部,將由七中高中統一管理,再設置一套初中部班子具體管理,按達標學校的標準抓好教學質量,抓好德育和校園文化建設,使初中部具有鮮明的七中文化氛圍和管理特色。
泉州四中與泉州七中合并后,泉州七中為一校兩區,現有學校仍為高中部,劃歸后的原泉州八中校園作為初中部。至秋季,泉州七中初中部計劃招收初一年新生12個班。
在初中辦學中,泉州七中初中部師資將由部分高中優秀教師、現代中學原七中優秀公辦教師與原四中教師優化組合。保持學校教研和教師專業成長的一體化,實行高、初中聯合一體的教研,理念互通,資源共享,將大大提升初中部教師專業水平。利用原八中校舍用地優勢,加強校園環境建設,更新教室多媒體、實驗室、圖書館、運動場等設備,進一步提高硬件水平。加強對初中三個年段的教學質量管理,分析學生優勢、弱勢,跟蹤學生學習情況,不斷調整教學、輔導的內容、計劃,讓學生成績在原有基礎上有大的提升。
秋招
2010年度鯉城電腦派位如期舉行,3051名小學畢業生由電腦根據他們填報的志愿次序,隨機派位到市區5所公辦中學就讀。南片區共有1501名學生,其中852名學生派位到泉州三中,649名學生派位到泉州七中。
知名校友
許景南,福建匹克集團有限公司、匹克(香港)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林樹哲,香港著名實業家,南益集團董事總經理
金山校區
泉州七中初中部(金山校區)備受關注的泉州四中與泉州八中校園整體置換一事又有新進展。昨日,泉州七中金山校區正式掛牌,這意味著泉州四中與泉州七中合并作為七中初中部的撤并整合正式完成。
據介紹,泉州七中金山校區初中部的復辦,是應市、區兩級政府教育資源整合而產生的。有關負責人稱,新校區將由總校直接領導,整合了泉州七中與原泉州四中的師資,是一所公辦校。記者還了解到,備受市民關注的泉州七中江南新校區,將于2012年正式啟用,學校將建成一所完全中學。
此前,經市政府市長辦公會議研究決定,泉州八中與泉州四中校園整體置換后,泉州八中與培元中學合并,作為培元中學初中,原泉州八中教職員工并入培元中學。泉州四中則與泉州七中合并,作為泉州七中初中,原泉州四中教職員工并入泉州七中。此外,培元中學東校區日前也已正式掛牌,對泉州八中的撤并整合工作已完成。
截至2011年5月,在金山校區就讀的2011屆高三學生已有18人保送重點大學。
其中劉嘉輝、李榕、蘇思河、劉婷婷保送北京大學,連震寰宇保送中國人民大學,陳煒棟、陳哲勇保送復旦大學,陳燕鋒保送上海交通大學,李激環、王垂怡、吳海壹、吳煒鵬、張杰鋒、莊冰冰保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朱爾恒保送華東師范大學,陳成斌保送廈門大學,陳宇航、李鵬飛保送福州大學。
榮譽稱號
1、漢語國際推廣中小學基地
2006年,泉州七中校被國家漢辦確定為“漢語國際推廣中小學基地?!?,是福建省六所中小學基地校之一。在過去的幾年中,泉州七中校積極開展外派漢語教師、建立海外孔子課堂、組織漢語夏令營、培訓對外漢語教師等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績。近年來,該校有十幾位老師參加了省級、國家級的對外漢語教師培訓,具備了對外漢語教學的能力。2009年,該校劉燕燕老師赴德國多特蒙德GSG中學教授漢語和推廣中華文化,這是全德國最優秀的十五所中學之一;2010年,該校又派出葉文靜、黃丹丹老師赴日本京都兩洋高等學校擔任漢語教師,承擔傳播中華文化的任務,并獲得喜人的成績,她們共同輔導的學生獲“漢語橋”日本關西區第一名并到中國參加總決賽。2010年,開始接受外國學生到泉州七中接受漢語培訓和學習,已有美國、土耳其、菲律賓、馬來西亞學生到該校參加漢語學習。2011年,德國、日本等國的學生將到該校參加漢語學習和了解中華文化的系列活動。[1]
|